2008年8月31日星期日

亲亲小宝贝

看着你睡觉的样子
安详地
带着微笑
微微颤动着小躯体
仿佛小小天使
正在展翅学飞
 
嗅着你睡觉的味道
安宁地
阵阵初生儿的香酥
毫不费力地
就驱走了一切的
烦恼与倦累
 
听着你睡觉的呼与吸
徐徐地
多么轻柔与悠哉
仿佛在此刻
时间已忘了
自己匆忙的脚步
 

一个新生的日子

2008年8月18日,欢迎你,若愚 心花怒放
 

2008年5月3日星期六

最难

最高尚的,同时也是最难的,莫过于原谅一个伤害过自己的人了。

生一个人的气很容易,讨厌一个人也不难。但就因为太过容易了,在自我克制缺省的情况下,变得自己的心灵修养反而裹足不前,继而乐意持续浸淫在原罪的堕落囚禁当中。生气与怀恨,更多时候仿佛是一种自虐的体现,允许他人的愚蠢行为继续不断的折磨自己。日日夜夜,时时刻刻都让自己活在过去痛苦的历史当中,仿佛当下不曾存在,而明天也只不过是昨日怨恨的延续吧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自己也有渴望别人原谅的时刻。但当所有人都热衷于生气、怀恨时,又有谁可能获得他人的宽宥?就算做不到耶稣所说的,将左脸也任由打你右脸的人打下去,但如果退一步,不睚眦必报的要求是否是理性范围内所能够接受的呢?这么做也只不过为了让自己活的有意义一点。

可笑的是,有时候出于公义性,我们又必须对一些恶意的行为进行报复,甚至以战止战。人类似乎永远都逃脱不了自己原罪式的悲剧,而需要不断的相互侮辱与侵犯。报复与原谅之间,似乎从来都不曾让人容易拿捏过。

到底,天堂在人间么?在心间么?

天堂可能不在人间,但如果能够让心里少承受一些仇恨的重,而多一些因着原谅而腾挪出来的空间,心里又何尝装不下天堂。

2008年4月6日星期日

互联网与选绩

马国在3月8日的第12届全国大选已经告一段了。大选的结果出乎每一个人的预料,结果原执政党惨胜。虽然结果令人震惊,可这样的结果可真是每个善良的老百姓的大喜事啊!

现在官方与民间关于这样的选绩分析,其中之一主要就围绕在互联网与博客的崛起,使得民间百姓可以从主流媒体之外获得更多、更可靠的信息。甚至在败选之后,多个议员也争相开博,不亦乐乎!

互联网新闻媒体与博客作为一个主流媒体之外的可靠新闻与信息来源,固然让很多不再相信已被阉割得不成人样的报章、电视与电台者趋之若骛,但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新闻媒体与博客的兴起,已经改变了长期被主流媒体垄断了的政治修辞学。

当每年都需要为更新出版执照而烦恼的报章在尽量的压缩执政党以外的新闻空间时,更要命的是,其潜移默化的政治修辞学每一次都在给老百姓洗脑。当网上媒体都以“在野党”来称呼执政党以外的政党,主流媒体都“尊称”他们为“反对党”。这样,老百姓可真的以为有些政党的存在只是为了充当反对党了。反之,在更多时候,当有关执政党的新闻见报时,他们也被堂而皇之、理所当然的报导成“政府”有关的信息。

更有甚者,每一天的新闻似乎都离不开族群的身份。仿佛任何课题都必须与某个族群联系起来才能够真正成为读者关心的课题。独立了50年,马国的全民课题可还真不多呢!

来到互联网,景观可不一样了 — 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博客文章,YouTube视频等,内容都是与全马国人民息息相关的课题,诸如:腐败的司法、涉及贪污舞弊的政客、高涨的生活费、狂飙的罪案率等等。在新的网络空间里,有一套全新的政治修辞学。让更多人看到的是对旧事物的全新政治语境。新语境,就带来了新希望:不论“反对党”还是“政府”,指的都是选举之后的国会代表职能,但是“在野党”与“执政党”却又强烈暗示着政党轮替的前景;当执政党还在唱着族群分治的老调时,网上流传的可是在野党跳脱族群政治的群众演讲YouTube视频。

讽刺的是,大选的败绩也开始让执政党怀疑自己太过相信受其主宰的主流媒体!真是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2008年3月8日星期六

文明的污点

最近从恐龙珠那学到一个很有意思,也很悲哀的新字。

本来随着文明的进步,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了文明版的“物竞天择”与“劫富济贫”阶段。所谓“物竞天择”就是让最好的人才,出任最重要的社会职务,以便整体社会可以享受到最好的服务,好让资源充分的被利用,制度被更好的改善。而“劫富济贫”,相对的是指适当的扶弱政策,让社会弱势的群体也可以在被扶持之下慢慢掌握他们的竞争力。

在马来文里有一个舶来字 “Kualiti”,意为质量(来自英文 “Quality”)。在这里,“Kualiti” 当然是指“物竞天择”规律里最为出色的人才了。同样的,这也是指在“劫富济贫”里的弱势群体。换一句话说,就是最好 “Kualiti” 的,应当被赋予更大的社会责任与职务,好让社会可以更好的发展;而最弱势的群体(最弱 “Kualiti” 的),应该被给予最由衷的协助,好让他们有朝一日可以具备相同的竞争条件。

但那毕竟是理想啊!

所以才会有最近学到的这个字,一个少掉 “a” 字符的 “Kualiti”,“Kulit-i”。

何谓 “Kulit-i”?“Kulit” 在马来文里的意思是皮肤。那 “Kulit-i” 又是啥意思?

在马国,大学的学位不是保留给最好成绩的学生的;奖学金不是保留给最优秀的学生的;会获得政府照顾的不一定是真正最有需要的;政府高职不是授予最杰出的人才;教授职位不是给最好的学者;等等等等。那这一切的扶弱与择才是基于什么标准的呢?对了,就是 “Kulit-i”!你可以享受到什么待遇,取决于你的肤色!

今天,是马国第12届全国大选。有感而发的写了这篇,是因为心里由衷的期望着 — 过了今天,马国有一个全新的政治景象;让过去那些沉迷于种族政治的政客真正的看到马国人民已经厌倦了以 “Kulit-i” 决定待遇的政策,换成真正以 “Kualiti” 为考量基础的政策。

2008年2月5日星期二

新封建文明

如果说,本来属于你的东西被人强行夺走,是视为对你的剥削,那么如果本来应该给予你以及每一个人的权利,却执意只是不给你,算不算“封建文明”的进步呢?

在以前的封建社会,贵族与地主是统治阶级极力拉拢的社群。为了讨好贵族与地主们,统治阶级必须制定出一套对他们有利的社会制度,以让贵族们心甘情愿的维护及合法化其统治权。故此,最容易的办法就是将整个社会分化成两部分 — 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然后极力维护剥削阶级的利益,以便更容易的获得他们的支持。

知道什么办法是最容易分裂人群的么?就是让其中一部分掌握资源的人群享有不合理(但可能合法)的特权,好让处于劣势的人群激化起他们与特权人群之间的矛盾。矛盾一旦出现,既享有不合理特权人群为了强化或维护自己的利益,唯有倾全力支持当权的统治者,好让自己的权益继续合法(合法,是因为法是统治精英定制的),那么当权的就可以很容易通过这些掌握资源的人群继续掌权了。

至于资源又是什么?可以是金钱、战士、知识,或者是现代社会的选票。

平等的权利又是那一些?比如受教育、找工作、做生意、买房子、摆脱贫困的条件与机会。

特权阶级可以是人群中的少数,就好像古代的贵族与地主,也可以是人群中的多数,比如一个国家的最大族群。

被欺压的群体很多时候是由于其相对弱势的状况,可是往往少不了由于对其他更弱势群体的冷漠等无知因素。